“还记得么,你那次回来在井边打水,我帮你打水,你那时用普通话跟我说‘谢谢你’,从那以后,我就记住了这句话(要对人说谢谢)。”“哦,对对对,你帮我打水,我记得你比我年纪还小!”当代最具影响力画家、作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3月24日下午回到故乡台山市三合镇良村,为其祖父陈砥中纪念亭揭幕,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很多乡亲围着陈丹青跟他讲儿时的事情,令他颇为感动。虽然成年后的陈丹青很少再回台山,但他对故乡的感情很深,说以后还会再回来看望乡亲们并“感受台山”。
父子合力设计纪念亭
“这个纪念亭是我设计的,亭子上的对联以及祖父的生平事迹则是我父亲陈兆炽拟稿、我书写的。”陈丹青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这个通体由汉白玉制成的纪念亭,坐落于良村村口,看起来与当地其他村村口的亭子颇为不同。陈丹青说,他希望在亭子后面种上柏树、竹子和葵树,亭子前面让小草自然生长,等到树和草都长起来后,乡亲们在亭子里休息就会很舒服。
据了解,陈丹青的祖父陈砥中生于1907年,是黄埔军校第七期学员,1927年留在广州工作,一家人也迁到了广州。1950年,陈砥中赴台,妻子和儿子则留在大陆。1989年,陈丹青在台湾第一次见到祖父。次年,陈砥中从台湾回到老家台山市三合镇良村定居,直到1994年过世,与妻子合葬于良村。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陈砥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
小时候经常在家乡写生
“我小时候经常背个画夹在村里写生,画了很多村里的人,画完就送给他们。”在出席纪念亭揭幕仪式前,陈丹青陪老父亲再次回到自己的祖屋祭祖。在通向祖屋的窄窄的巷子里行走时,每路过一家邻居,都能勾起陈丹青很多儿时的回忆。
走进祖屋,陈丹青高兴地指着一间卧室说:“这就是我以前睡觉的地方,那个时候觉得很大,怎么现在越看越小了。我还在这里画过几幅油画呢,现在还保存着。”陈丹青边说话边拿着相机随手拍下房屋里的一些物品,他说虽然这些已经不是他们当时用的东西了,但看起来还是很亲切。
忽然,陈丹青看见一个中年妇女,忙走过去跟她握手,并转头说:“这是阿兰,小时候我很喜欢画她,比我小几岁,很漂亮的小女孩。”看陈丹青如此高兴,村里人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他小时候的趣事,捉蛇、和村里男孩打架、看烧稻草等一一说起来,大家哈哈大笑,勾起陈丹青愉快的童年记忆。
乡亲们希望他多点回来,陈丹青说,少年时经常回台山居住,痴迷于乡间写生,现在仍然很怀念那时候,也希望能够一个人静悄悄地背着画具就回来,像小时候一样安静地想画什么就画什么。随后,他又开起玩笑说:“人出了名一点也不好,走到哪里都有人跟着。”(江门日报 杨慧敏)
陈丹青和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