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我对陈凤台「缓金伐元疏」的历史真实质疑

[日期:2014-02-21] 来源:陈凤台研究  作者:陈天璇 [字体: ]

    在「陈凤台研究」的话题中,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应推「缓金伐元疏」。我也算是学历史的,我找遍了我能找的海外资料,却一直未能够发现这一记述。目前,在你们主持的网页,已有不少人撰文说,它发生在1216年,然后1217年举家逃亡。自此七子各散。分头觅处繁衍。总之,这是一宗关键事件。正如旧说中的「南雄走妃」,曾是几乎每个族谱都这样说。最后,竟似是而非。至今,他们为何要走?于何年走?多少仍是未成定论。我认为「缓金伐元疏」也是一种类似推想。除非有人能够拿出当年这篇宏文,又或提出在历史上有此「记载」,公诸于众。否则,如今所读到只靠近人转述而来的「众口一词」,未免草率。又它关系重大!

 

    稍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时不称「元」。这就表明,这一说法,是后人后来「补述」的。有何根据,未提出处。最初是谁说的?有何原始资料?若然以「1216年」为焦点,当年的有关历史是, 蒙古于1210年起开始攻袭金国河北属地,12118月取西京(大同),9月攻中都(北京)未克,1212年取东京(辽阳),1214年金国以中都不能守,自迁都至南京(开封)避开蒙的锋芒并转告宋,同年7月宋朝中有人上疏请「罢金岁贡」,宋帝接纳此议,遂罢输送岁贡金国。12152月蒙军取金国北京(是内蒙大定府),5月蒙续取中都(今北京),7月蒙攻金国开封(南迁后的国都)。金求和,未被接受。12月内蒙大定发生叛乱。蒙主将木华黎率军北上征伐。1216年蒙军主力北去内蒙平乱,金蒙间无战事。但,金与夏有攻防纠纷。又,12174月起,金南下攻宋襄樊、枣阳等地,6月宋下诏伐金。自是宋金连年交兵。同年8月,蒙成吉思汗自引军攻夏,自此继续亲征西域,而「征金」一事则交付大将木华黎负责。至12208月宋夏联合攻金。12212月金攻宋地汉阳、武汉,6月宋派使臣与蒙通好。12222月金以宋拒绝岁贡而再分兵三路南侵安徽淮河一带,同年8月夏攻金国甘肃,11月蒙攻金国河东及陕西地。1223年蒙将木华黎病死。1224年宋宁宗逝;夏金议和。1225年宋理宗下诏为岳飞翻案称「忠武鄂王」。至1271年,蒙忽必烈才改称国号为「元」。1216年至1271年,那是55年后才开始采用的国号。因此,「疏」的名称,若然确有,绝对是被谁转述写「错」了。另外,提及上疏原因之一,是反对蒙联宋攻金,而且,认为不信蒙会让宋取得河南之地作筹。只是,查証于大历史,这不能是原因。最明显的理由是,蒙宋议盟的事,是十六年后才有。而且,对于这则议盟事件,历史所载撮要如下:一、它发生在123212,亦即宋理宗(绍定五年),蒙遣使王辑至宋,议夹攻金;由京湖安抚制置使史嵩之奏上。宋帝曾命嵩之回报蒙使,史嵩之遣邹伸之往报蒙古,约以事成,归河南地于宋。(这是宋主观上愿望。)因为,从大历史观看,当时蒙已发军围攻汴京(那亦是今河南开封之地),金主率妃东逃,只余兵将留守。12334月被蒙军攻破汴京,杀颜完氏一族。同年6月再破中京(今之洛阳),金主逃往蔡州(今之河南汝阳)。至1234年正月蔡州破,金遂亡。试想,从1231年下来,蒙与金交战的区域全在河南,又岂会说胜后把它全让给宋。那么,蒙何必发兵打。那时,成吉思汗早已逝世(1227)多时,蒙古已经改由窝阔台称汗了。至于南宋最后是亡于「元」军,那是1279年才发生的。距「上疏」时,已相隔六十三年了。再者,成吉思汗临终之际,确曾提及拟设计借宋地入境从西(四川)攻金,让金措手不及。只是,此事一直没有执行,只留给他子孙参考。即使那一段话,是1227年说的。不应混淆。

 

    从以上大历史观察,陈凤台与外父邝某人若于1216年联名上疏,请宋帝(宁宗)「缓金伐元」其实「不智」,而且「于理不合」。那时,宋要年年向金岁贡不止,还不时受攻略,更别说以往的「掳帝耻辱」及「民族气节」了。何况,12174月起,金军南下攻宋襄樊、枣阳等地,6月宋下诏伐金。他们如果确曾上疏,「不跑才怪」。至于所谓「先见之明」,我认为完全是今人「想以为是」而编造的一段「事后诸葛」。平心而论,以当年的北方局势和年年的岁贡受辱,作那样的上疏,是「不值恭维」的。金,曾亡北宋;金,年年讨钱;宋帝还要自贬称臣称姪。不以岳飞为榜样,却主张缓金伐元,也太不似饱学之士,还说是一门五进士!若以「唇亡齿寒」作辩,那么,「缓金伐元」,更是等于「忍辱偷生」,应是有志者不为也!而且,在那段历史进程中,夏与金亦常交兵,甚至宋与夏亦曾联手攻金地。蒙古还未灭夏。

 

    信笔写来,抛砖引玉,旨在希望能够有助「澄清这段先人历史」。但愿那位同宗手上有最初原始资料的请拿出来,因为,至今尚属可能「人云亦云」;最好,有谁引証绝非「以讹传讹」。我认为,陈凤台的「缓金伐元」疏,需要好好讨论,大家查証,提出质疑:是否确实那样?



本网注:本文作者陈天璇系华裔美籍作家,宣祖裔孙。



针对下面对本文有关评论,作者发文回应,请看下一页:《(并答)「>缓金伐元疏」的所举「依据来源之一」

【内容导航】
第1页: 第2页:(并答)「缓金伐元疏」的所举「依据来源之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14-2-23 16:08:04
公元1217年,元昊举兵攻宋,当时恰逢宋金交战,西夏军的到来使南宋朝庭一片混乱,君臣大惊,群臣顿时失去主张,不敢进言,只有邝愈平临危不惊,向当时的嘉定皇帝进谏:“上缓金伐元疏。”但也正是这次的忠言忤旨,一代元老重臣被奸臣所害,使之在皇上面前失宠,被贬南雄。
以上文断出自:《陈辉(凤台)外父——邝愈平及其家族介绍》一文,应是凤台历史研究会引用的依据来源之一。
匿名 发表于 2014-2-23 20:39:53
文中提到“1217年4月起,金军南下攻宋襄樊、枣阳等地,6月宋下诏伐金。他们如果确曾上疏,「不跑才怪」。”与邝氏族谱记载及陈凤台历史研究会所认定的事实相一致,说明当时确有伐金联金的不同见解,事件有真实性。只是字眼表达上先后次序的偏差,其所指的事件是一样的,采用伐元应该是后人没有细考所致,不影响事实的存在。
陈天璇 发表于 2016-4-27 4:06:14
若依这位匿名宗亲所言,陈凤台是因在1217年「金」人举兵南下攻「宋」,又因自己曾上《缓金伐元疏》明知犯圣怒,所以「举家逃命」。如果那是事实,那么,陈凤台变成是「秦桧的好学生」,犹算什么「英雄」?这摆明是被塑造成「媚金」的「投降派」。那时,南宋在长江之南(都杭州),金国在长江之北(都北京)。蒙古人在塞外。这是当年历史形势。蒙古人是二十年后才攻南宋。陈凤台已仙去。不知道有元朝。还他真实。
陈天璇 发表于 2016-4-18 11:53:18
邝先生,谢谢你唯一支持我看法!我一直没有回覆你,因为再说也是多余。「陈凤台研委会」及「官方墓前刻铭」都认为,陈凤台在1216年上呈《缓金伐元疏》并因而获罪,全家南下逃命。我是搞历史的。我认为很搞笑。其实道理十分简单,陈凤台在生时,蒙古人未攻打南宋。陈凤台没有机会成「抗元英雄」。连这幺显浅的「历史真实」都不能够接受,不作应有更正,就无所谓「研究」,都把「慌话」当真!族谱常因贴「金」添错。
匿名 发表于 2015-2-18 17:14:56
陈天璇宗长!我是邝,缓金讨元疏是错误的。此儒平不是俞平可能,俞平公是死在河源并没有在泮村,你们陈族谱记录了泮村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2-25 8:50:00
对上述评论回应请看本文第二页:http://bbs.chens.org.cn/fengtai/show.aspx?page=2&&id=672&cid=16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6)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6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6-4-27 4:06:14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文中提到“1217年4月起,金军南下攻宋襄樊、枣阳等地,6月宋下诏伐金。他们如果确曾上疏,「不跑才怪」。”与邝氏族谱记载及陈凤台历史研究会所认定的事实相一致,说明当时确有伐金联金的不同见解,事件有真实性。只是字眼表达上先后次序的偏差,其所指的事件是一样的,采用伐元应该是后人没有细考所致,不影响事实的存在。
若依这位匿名宗亲所言,陈凤台是因在1217年「金」人举兵南下攻「宋」,又因自己曾上《缓金伐元疏》明知犯圣怒,所以「举家逃命」。如果那是事实,那么,陈凤台变成是「秦桧的好学生」,犹算什么「英雄」?这摆明是被塑造成「媚金」的「投降派」。那时,南宋在长江之南(都杭州),金国在长江之北(都北京)。蒙古人在塞外。这是当年历史形势。蒙古人是二十年后才攻南宋。陈凤台已仙去。不知道有元朝。还他真实。
第 5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6-4-18 11:53:18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陈天璇宗长!我是邝,缓金讨元疏是错误的。此儒平不是俞平可能,俞平公是死在河源并没有在泮村,你们陈族谱记录了泮村
邝先生,谢谢你唯一支持我看法!我一直没有回覆你,因为再说也是多余。「陈凤台研委会」及「官方墓前刻铭」都认为,陈凤台在1216年上呈《缓金伐元疏》并因而获罪,全家南下逃命。我是搞历史的。我认为很搞笑。其实道理十分简单,陈凤台在生时,蒙古人未攻打南宋。陈凤台没有机会成「抗元英雄」。连这幺显浅的「历史真实」都不能够接受,不作应有更正,就无所谓「研究」,都把「慌话」当真!族谱常因贴「金」添错。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2-18 17:14:56
陈天璇宗长!我是邝,缓金讨元疏是错误的。此儒平不是俞平可能,俞平公是死在河源并没有在泮村,你们陈族谱记录了泮村
第 3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2-25 8:50:00
对上述评论回应请看本文第二页:http://bbs.chens.org.cn/fengtai/show.aspx?page=2&&id=672&cid=16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2-23 16:08:04
公元1217年,元昊举兵攻宋,当时恰逢宋金交战,西夏军的到来使南宋朝庭一片混乱,君臣大惊,群臣顿时失去主张,不敢进言,只有邝愈平临危不惊,向当时的嘉定皇帝进谏:“上缓金伐元疏。”但也正是这次的忠言忤旨,一代元老重臣被奸臣所害,使之在皇上面前失宠,被贬南雄。
以上文断出自:《陈辉(凤台)外父——邝愈平及其家族介绍》一文,应是凤台历史研究会引用的依据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