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我对陈凤台「缓金伐元疏」的历史真实质疑

(并答)「缓金伐元疏」的所举「依据来源之一」

[日期:2014-02-21] 来源:陈凤台研究  作者:陈天璇 [字体: ]

    首先,我只「据史论史」,没有「挑错之意」。以下所说,是「按史」来「说事」。诸君明察!

    先看看我读到的(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站内)在拙文「评论栏」的读者留言:

    公元1217年,元昊举兵攻宋,当时恰逢宋金交战,西夏军的到来使南宋朝庭一片混乱,君臣大惊,群臣顿时失去主张,不敢进言,只有邝愈平临危不惊,向当时的嘉定皇帝进谏:“上缓金伐元疏。”但也正是这次的忠言忤旨,一代元老重臣被奸臣所害,使之在皇上面前失宠,被贬南雄。

    以上文断出自:《陈辉(凤台)外父——邝愈平及其家族介绍》一文,应是凤台历史研究会引用的依据来源之一。

    让我试图「根据正史」,回应这位读者在上文留言的「最前面的四句论述内容」,略说己见。

    一、文内第一、二句所说「公元1217年,元昊举兵攻宋」,查实是两回事。一是「1217年」(主要是我们假设陈凤台及邝俞平等人曾上「缓金伐元疏」,或说是在1216年);二是「元昊举兵攻宋」(元昊,是西夏王,于1033年获契丹册封为王。继而崛起,侵扰宋境。那是北宋仁宗年代。)但是,两宗事件相距几乎近二百年。利害是否一如所说这般关连,是需要据史按年逐一商榷的。时移势易,江山不再,北宋早已为金所亡,旧时宋地已成金地。元昊后人攻的是金国的土地。这是陈、俞诸公上疏前后「北方」情况。那与当时南宋所处长江以南,怎成威胁?何害之有?按文理,说服力「不足」,也应「非实情」。这演释「不切实」。

    二、文内第三、四句是「当时恰逢宋金交战,西夏军的到来使南宋朝庭一片混乱」。一、根据正史,我亦在拙文内指出,1217年4月金分兵攻南宋湖北襄樊、枣阳等地。6月,宋亦下诏伐金,双方展开迎战。(这基本上,尚算符合;但已经是1217年4月甚至6月才发生的。如果他们「上疏」是在1216年某月,则可能有另种「原因」。对吗?)接着,第四句说「西夏军的到来使南宋朝庭一片混乱」,这却是需要我们据史去商榷。从当时史实看,「夏」军是针对金国而来的。南宋与金交兵,夏发兵侵扰金,是宋在「南」抗金,又夏在「北」扰金,令金前后受敌,此际,「南宋朝庭(为何)一片混乱」?我实「猜不透」内里的玄机?

    所以,我提出对陈、俞等人「因那样的背景原因」上「缓金伐元疏」产生质疑。总之,据史论史,让我建议,「凤台历史研究会」的诸位宗亲,再找「历史依据」,鉴証「邝氏所言」,从而,务弄清楚陈凤台因何与「七子」分头逃亡,散支今日珠江一带。将是子孙后人乐闻!


    又,我试图在该网站的「读者评论栏」,回覆以下一段短文。(因字数所限,只容200字,姑且在此续登出来。是对一些有关史料的补充。)

    谢谢你发表读后回应。亦是求真交流的互动。故此不厌求详,据而简答如下:

一、阁下所提到的「西夏元昊崛起」,与当年「上疏」之年,实相距太远。正史记载,李元昊于1033年被契丹册封为西夏王,1038年正式登基改国号「大夏」。那是北宋仁宗(明道二年)。但陈凤台等上疏发生于1216年,南宋宁宗(嘉定九年)。已是经历183年的时局变化。宋自1126年避退至江南,到上疏时又已经偏安九十年。那时,金人占有江北;与「夏」、「蒙」邻接的是「金」。夏「侵扰」的,是「金国」地。不是对「宋」直接构成威胁。故此,才会时有「宋、夏联手」攻「金」。而非「宋、金联手」攻「夏」。更遑论宋(那时)要与那一方联手对抗「蒙」。敬请注意,1216-7年以后的事,亦应暂且可以不谈,免添混淆。因为「上疏」是(假定)在1216年发生的。时局是那样子。年距太笼统,则流于「空泛」。

二、「夏」,史称「西夏」,发兵侵扰「金」城镇,较接近「上疏」年份有:1213年11月夏侵扰「金」会州(甘肃定西东北);1215年1月夏侵扰「金」环州(甘肃环县),9月夏侵扰「金」保定、延安,曾占「金」甘肃临洮,11月侵扰「金」绥德(甘肃绥德);1216年5月侵扰「金」来远镇(甘肃武山西南),8月夏侵扰「金」安寨堡(陕西延安西北)。「夏」正是夏神宗(李遵项)光定(1211-1222)时期,那年代「宋、夏」未交兵。夏于1227年6月才被蒙成吉思汗所灭。夏曾建国几长达二百年(1038-1227),首都在宁夏银川。

三、阁下所引用的那段内容,所涉年代跨度太大,与上疏时局连不上,应否重新商榷?

 

陈天璇 (美国宾州松石居书坊,二零一四年二月廿四日)

【内容导航】
第1页: 第2页:(并答)「缓金伐元疏」的所举「依据来源之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14-2-23 16:08:04
公元1217年,元昊举兵攻宋,当时恰逢宋金交战,西夏军的到来使南宋朝庭一片混乱,君臣大惊,群臣顿时失去主张,不敢进言,只有邝愈平临危不惊,向当时的嘉定皇帝进谏:“上缓金伐元疏。”但也正是这次的忠言忤旨,一代元老重臣被奸臣所害,使之在皇上面前失宠,被贬南雄。
以上文断出自:《陈辉(凤台)外父——邝愈平及其家族介绍》一文,应是凤台历史研究会引用的依据来源之一。
匿名 发表于 2014-2-23 20:39:53
文中提到“1217年4月起,金军南下攻宋襄樊、枣阳等地,6月宋下诏伐金。他们如果确曾上疏,「不跑才怪」。”与邝氏族谱记载及陈凤台历史研究会所认定的事实相一致,说明当时确有伐金联金的不同见解,事件有真实性。只是字眼表达上先后次序的偏差,其所指的事件是一样的,采用伐元应该是后人没有细考所致,不影响事实的存在。
陈天璇 发表于 2016-4-27 4:06:14
若依这位匿名宗亲所言,陈凤台是因在1217年「金」人举兵南下攻「宋」,又因自己曾上《缓金伐元疏》明知犯圣怒,所以「举家逃命」。如果那是事实,那么,陈凤台变成是「秦桧的好学生」,犹算什么「英雄」?这摆明是被塑造成「媚金」的「投降派」。那时,南宋在长江之南(都杭州),金国在长江之北(都北京)。蒙古人在塞外。这是当年历史形势。蒙古人是二十年后才攻南宋。陈凤台已仙去。不知道有元朝。还他真实。
陈天璇 发表于 2016-4-18 11:53:18
邝先生,谢谢你唯一支持我看法!我一直没有回覆你,因为再说也是多余。「陈凤台研委会」及「官方墓前刻铭」都认为,陈凤台在1216年上呈《缓金伐元疏》并因而获罪,全家南下逃命。我是搞历史的。我认为很搞笑。其实道理十分简单,陈凤台在生时,蒙古人未攻打南宋。陈凤台没有机会成「抗元英雄」。连这幺显浅的「历史真实」都不能够接受,不作应有更正,就无所谓「研究」,都把「慌话」当真!族谱常因贴「金」添错。
匿名 发表于 2015-2-18 17:14:56
陈天璇宗长!我是邝,缓金讨元疏是错误的。此儒平不是俞平可能,俞平公是死在河源并没有在泮村,你们陈族谱记录了泮村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2-25 8:50:00
对上述评论回应请看本文第二页:http://bbs.chens.org.cn/fengtai/show.aspx?page=2&&id=672&cid=16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6)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6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6-4-27 4:06:14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文中提到“1217年4月起,金军南下攻宋襄樊、枣阳等地,6月宋下诏伐金。他们如果确曾上疏,「不跑才怪」。”与邝氏族谱记载及陈凤台历史研究会所认定的事实相一致,说明当时确有伐金联金的不同见解,事件有真实性。只是字眼表达上先后次序的偏差,其所指的事件是一样的,采用伐元应该是后人没有细考所致,不影响事实的存在。
若依这位匿名宗亲所言,陈凤台是因在1217年「金」人举兵南下攻「宋」,又因自己曾上《缓金伐元疏》明知犯圣怒,所以「举家逃命」。如果那是事实,那么,陈凤台变成是「秦桧的好学生」,犹算什么「英雄」?这摆明是被塑造成「媚金」的「投降派」。那时,南宋在长江之南(都杭州),金国在长江之北(都北京)。蒙古人在塞外。这是当年历史形势。蒙古人是二十年后才攻南宋。陈凤台已仙去。不知道有元朝。还他真实。
第 5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6-4-18 11:53:18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陈天璇宗长!我是邝,缓金讨元疏是错误的。此儒平不是俞平可能,俞平公是死在河源并没有在泮村,你们陈族谱记录了泮村
邝先生,谢谢你唯一支持我看法!我一直没有回覆你,因为再说也是多余。「陈凤台研委会」及「官方墓前刻铭」都认为,陈凤台在1216年上呈《缓金伐元疏》并因而获罪,全家南下逃命。我是搞历史的。我认为很搞笑。其实道理十分简单,陈凤台在生时,蒙古人未攻打南宋。陈凤台没有机会成「抗元英雄」。连这幺显浅的「历史真实」都不能够接受,不作应有更正,就无所谓「研究」,都把「慌话」当真!族谱常因贴「金」添错。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2-18 17:14:56
陈天璇宗长!我是邝,缓金讨元疏是错误的。此儒平不是俞平可能,俞平公是死在河源并没有在泮村,你们陈族谱记录了泮村
第 3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2-25 8:50:00
对上述评论回应请看本文第二页:http://bbs.chens.org.cn/fengtai/show.aspx?page=2&&id=672&cid=16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2-23 16:08:04
公元1217年,元昊举兵攻宋,当时恰逢宋金交战,西夏军的到来使南宋朝庭一片混乱,君臣大惊,群臣顿时失去主张,不敢进言,只有邝愈平临危不惊,向当时的嘉定皇帝进谏:“上缓金伐元疏。”但也正是这次的忠言忤旨,一代元老重臣被奸臣所害,使之在皇上面前失宠,被贬南雄。
以上文断出自:《陈辉(凤台)外父——邝愈平及其家族介绍》一文,应是凤台历史研究会引用的依据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