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在现见的答案中存在三个谜团,需要先行逐一作出多层的验証和揭示;否则,任何一说,都应存疑。这一直是我参与「陈凤台研究」多角度的其中最寄挂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台山六村陈氏是不是陈凤台后人?以下,让我们再重头这样审查:
一、陈猷,是不是(确实是)陈宣?
如果不是,广东省台山县六村乡(今称斗山镇)陈氏这一宗支,很大可能就不是陈凤台后人。这曾是已往默认结论之一。我曾为这问题,做过试探讨论。那曾经是,把他们两者的众知的后人一代代比较。答案也曾是接近相同的。所以,我曾认为,二人应是同一个人。这里就不重覆,暂当肯定处理。这答案也是现时流行的结论。
二、陈猷与陈凤台的可追踪上溯祖先(其实)是不是也完全相同?
关于这点,答案可以是否定的,因为在彼此的族谱纪录上各不同。根据槎洲所传族谱记载,陈猷的祖先是金乱时才由汴梁南逃广东南雄的;时间应在北宋,甚至北宋后期。祖先在汴梁时,应是属于颍川陈实一脉。所以,同宗可以肯定,同支则是未必。至于陈凤台的祖先记载,陈凤台的祖先陈文是北宋时由福建迁入南雄的;时间也在北宋,甚至北宋后期。但是他们祖先沿自福建,虽然可以上溯颍川陈实。那就只可说明,两者同属颍川一脉,但彼此显然不同支。最主要理由是,他们这些上溯祖先迁离河南颍川老家的行动时间不相同,所处时代也不接近。我曾深层想过,即使陈猷的祖先在进入广东南雄之前,可能辗转首先去了别处,包括就算曾去福建在内,然后最终迁入广东南雄。但是,他们各自的直系血缘祖先迁离河南的时间距差太大,所以,只能同宗,不是同支。陈猷在河南的祖先,名号没有记录下来,今已无从追索,但这并不防碍结论。因这位祖先迁离时那应该是在北宋时才发生的。至于陈凤台的祖先,如果依照我的推演,先由陈瑚接陈洪进,再由陈洪进接陈邕,他们这位陈邕始迁祖先是在唐代时已迁往福建。这样两相比较,就不是同一支。无论如何,即使以陈谟的遗碟作为依据,它里面尊称陈洪进也是吾祖,陈洪进五代时已在福建。
三、(到底)台山六村始迁祖陈从善的父亲是何人?
台山六村陈氏的始迁祖是陈从善,又名叫陈天祥,是他迁出新会。他先迁到上阁东山,今称墩头;后人陈元康迁朗美,扩为六个村落。其后虽再扩展,但仍统称六村。今时台山六村陈氏族谱都是这样记载。有关这一人物最早纪录,最可靠是陈提领的遗嘱。它应该是在明永乐十年。陈提领实名陈有志,他是陈从善(即陈天祥)的独孙。陈有志遗嘱称其家三代孤单(若是指:祖父陈从善,父亲陈梦麟、及他本人陈有志?是否说,在陈有志认知中,陈从善无兄弟。这显然不对,因有陈天任。若往后数,陈有志本来有三个儿子:七一、七二、七三。唯陈七一独存,二弟早年溺亡。这样数三代,尚能更合理。)至于迁入赤坎朗美的陈元康,是陈七一的长子,其弟陈元福依然留守在墩头。迁朗美是陈提领主意。这主意记载在遗嘱内。也是在这一纸遗嘱内,他提及南雄祖是陈猷。同时称陈从善是其族的第二世祖。六村陈氏族谱就这样传下来。清初陈遇夫修谱才添石头谱。即是,在陈猷之下添回了三代。就是:陈猷有子陈巧(他是道士)、有孙陈迪、再有四位曾孙(仁甫、义甫、礼甫、智甫),即是「巧、迪、仁」这三代。陈从善是陈仁甫的长子,又名陈天祥;有弟陈天任,留守在石头。所以,即使「石头谱那三代」待考,由陈从善起,承传应可信。因曾是记录在陈提领遗嘱内。也可以说,台山六村陈氏,是陈从善后人。这一点应是最少争辩的。但是这个陈从善(直至我接触到陈凤台七子后人族谱后)竟另出了问题。今时陈凤台后人中有人认为,陈从善并非是「石头谱」陈猷下传孙辈。他是陈恺下传孙辈。此说指认,陈恺有子叫陈梦蚪,再传陈宗元,又传陈东五,续传陈应斗,而是陈应斗有儿子叫陈从善。然后,因为与妻不合,陈从善携子陈梦麟(而且这只是他的幼儿子),自行迁往上阁东山(今称墩头,地属新宁,即台山县)。此说认为,之所以在六村陈氏(这包括墩头和朗美各村族谱)的陈从善之妻并无墓葬,是因她一直并没有随夫迁往上阁东山。但是,据东山和六村朗美的族谱所记,陈从善是夫妻合葬。不仅如此,其子陈梦麟也同是夫妻合葬。我无足够资料去推翻或証实这一说法是否真实。我在这里详细交代,只是以它提出推论,如果此说确如所述,那么六村陈氏后人,亦可以从这一角度指认是陈凤台后人,因为陈恺是陈凤台第四子(其实依照出生先后是第五子,他是正妻所出,在族谱之内被排前)。他们祖先来自福建,这一点也无可争议。这样,陈猷这位最早时南雄的六村祖先,是不是陈宣的别名就变为不重要。因陈宣既是陈凤台的儿子,陈恺也是陈凤台的儿子,那么陈从善后人只能是陈凤台的後人。但,若陈猷非陈宣,试问:陈猷的后人又去了那里?
四、初步结论:
依照以上讨论,台山六村陈氏,有两种可能是陈凤台的后人,一种是:若陈猷也就是陈宣;另一种则是:若陈从善确是陈应斗的儿子。这样,不菅是陈凤台次子陈宣后代还是第四子陈恺后代,都是陈凤台的后代。除此之外,另一结论则是:因为陈猷的祖先与陈凤台的祖先,是在不同时代离开河南颍川,他们的后代同宗不同支。至少在南雄的陈猷,与在南雄的陈凤台,没有父子关系,只是同宗关系。也可能因为是如此关系,陈猷与罗贵等九十七户人家迁离南雄珠玑巷时,陈凤台与他的七个儿子当时并没有参加这行列。四百年后,清康熙时,陈遇夫专程到新会石头认証陈猷的来历和后人时候,只在六村始迁祖陈从善之上,补回中间「巧、迪、仁」那三代,并最终连接上南雄始祖陈猷。他没找到,也没提及陈凤台这个人。这原是台山六村陈氏相传的族谱全部世系。最初依据是陈有志遗嘱,其次依据是古冈石头谱。我倒认为,要承认是陈凤台后代的,可以从陈宣或陈恺上接。不同意的,就坚持他们的旧谱。反正由陈猷至今已八百多年,有这样长一段族史家史不易。台山六村陈氏的始迁祖是陈从善。由他上溯,当年陈遇夫也只是添上「巧、迪、仁(甫)」,若他们同时是陈宣后代,陈遇夫当年就未曾发现。因为他只提及去了新会查访,同时没有提及陈巧有兄有弟。(所以,六村族谱记录,陈巧没有兄弟。如果陈猷与陈宣不是同一人,这可能也是问题的主要关键。)由陈遇夫到我这代,又大概四百年过去。我少年时移民美洲至今,我曾于2010年重访台山,是已故前广东侨办主任陈毓铮先生在请宴接待时,向我讲陈凤台这个人物,我于是按图索骥地推演了陈凤台祖先世系,直追陈胡满公,只是初步探研,其中存在另些谜团。我因原始资料缺乏,未能多作深层认証。所以,在退出研究前,把有关关键补述。是为记。
(广东台山六村槎洲谱系十世孙陈天璇2017年6月于美国宾州松石居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