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六、福建漳泉世系(由陈洪进至陈瑚):
陈洪进是唐末宋初历史人物,官至宋歧国公,长据福建漳泉。他的子孙名号世系,出现好几种的列名。唯是在福建众多族谱中,在陈洪进的相应年代里,并没有陈瑚的这个名号。所以,陈瑚是不是陈洪进的后人,这是令人最感尴尬的环接。因为在其他史料中找不到佐証。我采用的,是出自广东的「阳江润祖(陈凤台第五子)」在网上的族谱。无论如何也是依据。(台山陈氏祖先下延,表六)这一段的初探结果是,前后共计6代,次序是︰接前,第69世祖△陈洪进→第70世祖△陈文颢→第71世祖△陈皓明→第72世祖△陈天赐→第73世祖△陈舜卿→第74世祖△陈瑚。以上全是依据「阳江润祖」族谱所列有关这段祖先承传名号。在所有的现存陈氏族谱之中,这是唯一有关陈瑚连接陈洪进的记载。其可靠性,虽有存疑之处,但却只好沿用,否则无法上溯。他日若有新的发现,再作有关更改。愿有识者指正。另外,要稍为多作推敲的,就是陈瑚所属时代。在陈凤台七子所传有关遗牒之内,陈瑚几乎与陈洪进同一时期存在。因为它里面曾提到「吾祖」(陈瑚)由于涉及征荆南而「谪迁」(龙溪)。于是陈氏之中今有人撰写谱系,便索性把陈瑚列为陈洪进之子。这无疑较接近上述遗牒所言,但绝对不应该认定确实如此。两个明显理由:一、在宋太祖征荆南时,(依据中国的大历史)陈洪进仍雄据漳泉,统辖上是独立,形势上是对立。总之,那时候陈洪进仍未向宋太祖献出漳泉之地。因此,也不可能让子孙参与宋太祖那场「假道灭虞」之策行动。仅这一点,遗牒是错。内中又言,传十二代,或廿二代,(在年代岁数上)都不靠谱。故此,可以肯定,陈瑚不可能是陈洪进的任何儿子。二、陈洪进是唐末宋初人物,这是史书上有据可查的。陈瑚,这位属于他的后人,理应不应太接近北宋的初期,但也不能太过偏离北宋末期。因为陈瑚的子孙(即使陈凤台)事实上历史地于南宋初期任谏议大夫(见陈毓铮《陈凤台考》)。由陈瑚至陈凤台,之间又传了8代。
表七:福建龙溪世系(由陈瑚至陈文):
最后,迁离福建龙溪(即是福建漳州),是现时众多台山陈氏后人公认的始祖陈文,他在福建龙溪出生成长,迁入广东南雄开枝繁叶。这段历史,是据遗牒。同时,亦据遗牒,编出世系。陈瑚之后,一代一代,名号不断,直至陈文。之所以迁离了龙溪,是因为陈兆被谪官。父亲陈兆贬往四川,儿子陈文避入广东。自此分道扬镖;吾祖从闽迁粤。陈文是否曾真实存在和何时迁往广东南雄,基本上是依据陈凤台长子陈谟的遗牒所载。陈仁遗牒也可能是取自陈谟。(台山陈氏祖先上溯,表7)这一段的初探结果是,前后共计6代,次序是︰接前,第74世祖△陈瑚→第75世祖△陈烈→第76世祖△陈圭→第77世祖△陈吾仁→第78世祖△陈兆→第79世祖△陈文。在这批祖先中,陈瑚的儿子陈烈与宋代名士陈烈,是否是同一人,仍是论争题目。其中最多人提问是:他是不是宋史中的那位「海滨四先生」之一的「陈烈」(1012-1087)。我认为不妨把他算作是。理由有三︰一、年代计算上仍合理;二、陈烈有弟名叫陈襄(1017-1080),刚巧陈襄亦是当年被誉为「海滨四先生」之一,而且在出生年份上符合;三、据说宋史陈烈曾被「征国子监直讲,不就」,陈氏家谱亦如此载。只是现存有些史料,能读到的有关他们二人的后代人名号全不相符。(可以想象,很有可能是陈氏某代人立家谱时把当时所知的同一时期名人都一并拉进来当作兄弟子孙。即使可能如此,姑且存疑,当作是堂兄弟叔伯看待吧。也有人说,基于当年是因政治逃难,不敢直言或留明显痕迹;所以,故意更改某些名号,也是求生权宜之举。逢水而居,就是例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