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南朗镇茶东陈氏忠义孝贤崇文尚武英才辈出

[日期:2016-01-25] 来源:中山商报  作者:周蜜 缪晓剑 [字体: ]

 

南朗茶东陈氏宗祠。

 

    说起南朗茶东陈氏,不少市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连片保存完好、极具岭南特色与历史价值的古朴宗祠建筑群,其历经数百年,几经损毁,又几经修缮,依然屹立至今,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古建筑,更成为当地人传承家风、凝聚情感的纽带。而陈氏宗祠群所秉承忠义孝贤、崇文尚武的家规祖训,不仅仅属于茶东陈氏一族,它荫泽后人身体力行,英杰辈出,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魅力。



【前言】
  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这是继2014年“家风”成为年度热词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注重家风”,迅速引发了新一轮的热议。
  的确,良好的家风是维系一个家庭繁荣幸福的“关键因素”,家风是民风的体现。现代社会,尽管传统风俗不复当年,不过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向前,离不开家风建设。中山市妇联近年来围绕家风建设,一直致力通过形式丰富的系列活动,用小家庭的良好家风带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从而形成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譬如举办了“传承好家风,汇聚正能量”城市论坛,邀请嘉宾与市民一起谈家风、晒家训,引导全市家庭重视良好家风的树立,以家风促民风。市妇联还结合全市“邻里文化节” 的契机,寻找“最美家庭”、举办“好家风伴我成长”中小学生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父母修身大讲堂”公益讲座,同时举办“好家风促和谐社风”网上微访谈等活动,向全市家庭征集“家规家训”,让优秀的家规家训在每个家庭得到传承和发扬。
  市妇联联合中山商报,于6月12日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齐塑良好家风,共建美丽中山”,这个报道将持续到今年底,为读者讲述中山“名门”的家风故事,也寻找我们身边的“最美家庭”,解构中山社会发展背后的精神支撑……看看好家风如何在中山家庭中传承。



图是茶东陈氏宗祠的内景及摆设。


 


记者探访
始建于明末的古宗祠群被连片保留
  自驾前往茶东陈氏宗祠,从南岐北路转进海城南路,沿途依次可见标有“茶西”、“茶东”的道路指示牌和牌坊。进入茶东村村口左转,顺着一条蜿蜒路一直向前,沿路可见葱郁大榕树,古朴凉亭民房,再往左转一两个小弯,成片规模宏阔的陈氏宗祠古建筑群便映入眼帘。与一般独门独栋的宗祠不同,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陈氏宗祠古建筑群以气势与规模取胜,保存完好且古色古香的四座宗祠一字依次排开,比邻而建,相互映衬之余,更显得庄严而肃穆。

  九月初的中山仍炎热,但偏居一隅的陈氏宗祠里却是凉风习习,午后不少村里老者在通透的祠堂内纳凉聊家常。已经年过五旬的陈锦祥既是茶东陈氏族人,也是陈氏祠堂的看管者,对于祠堂的每一个角落,他都如同自家院落般熟悉。陈氏宗祠建筑群由陈氏宗祠、里仁祖家庙、贡三陈公祠、净溪陈公祠组成,其中陈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重建,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该祠坐西北向东南,三进三间,辟有雨廊,砖木结构、硬山顶、龙船脊、镌耳山墙,门楼前屋基有博古纹阳刻花岗石雕栏板,俗称:隐八仙,做工精细。祠内穿斗抬梁雕瓜柱架构,保存良好。祠内外石雕、砖雕、灰雕、泥塑均保存良好。里仁始家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纪念攻打台湾捐躯的族人陈里仁而建;贡三陈公祠和净溪祖家祠均始建于清代,均为二进二间,面积各550平方米,该建筑群是我市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祠堂建筑群之一。
  岁月的侵蚀,社会的动荡,虽历经多次重修,但陈氏宗祠仍保留着明末清初的建筑艺术特色。陈锦祥自豪地告诉记者,如今的祠堂和他小时候看到的差不多,茶东陈氏依然保留着许多先人留下的历史元素。如祠堂内历经数百年仍安然无恙的砖木抬梁架构、锅耳墙、龙船脊;门口丝纹不损的花岗岩护栏,雕刻的花卉葫芦和八仙人物浮雕;门楼台清晰可见的海浪纹饰石雕和檐廊上方柚木神话人物木雕;不用一颗钉子,却可以以木榫嵌接整座宗祠的穿斗抬梁木雕,抬梁斗拱,均彰显了岭南建筑艺术的高超。
  而村里人也不单单是将家族宗祠、先人祖屋妥善保护那么简单。据陈锦祥介绍,茶东陈氏的后人有很多在港澳或海外打拼,如今村里陈氏一族约有六七百人,几乎家家都有侨胞关系。每年春节或清明是祠堂最热闹的时候,外出同胞寻根谒祖,祠堂成为连接侨胞与故土的纽带。在被各种现代元素不断冲击的社会,茶东人将自己的老宅建成了“宜文书斋”,把村口的候车亭称为“文笔妙云亭”,就连公园里供百姓乘凉的凉亭,都为了纪念五度桥而称为“尊五阁”。这些藏匿在村落各处的建筑,定名、写对联等均由村民自己完成,无不向世人展示了茶东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精神。



宗族溯源
元末陈玄宝开园建村
  据茶东村的陈氏族谱记载,陈氏得姓始祖为胡公,为舜帝的后裔。3000多年以前,周武王灭商以后,为追封前圣舜帝,找到他的后裔妫满,封其为陈侯,后人便以陈为姓。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成为陈氏得姓开山之祖。因其国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县城东三里)有颍水出自阳城县西北,故陈氏以颖川为堂号。

  历史回溯到公元531年,宋末南雄珠玑巷人陈宗公从茶园地迁到邑城 (今江门一带)。至元顺帝期间(1333—1367),其裔孙玄保迁往文顺乡香山 (当时香山尚未开县,属东莞文顺乡)定居建村,为念故地,称茶园。后来,茶园分为东西两部分,玄保有裔孙三人,其中里政分居茶东,里正分居茶西,还有一位孙子里仁无子嗣,茶东村的后人,族人为纪念其为国捐躯而兴建里仁祖家祠,并保存至今。
  陈氏宗祠的正大门上悬挂着“陈氏宗祠”的金字匾额,关于这个匾额有个小故事,时至今日仍被陈氏后人们津津乐道。相传陈氏宗祠建成后,族人曾请求皇帝位宗祠题写一个“陈”字。皇帝答应了,但转身却把他们的姓氏记错了,将陈字题成“陆”字。陈氏族人拿到题字后,因为是御笔不能扔,决定只留偏旁的“耳”,另请书法家补写右边的“东”,拼成个“陈”字。因此陈氏宗祠的匾额上留下了半个御笔题写的“陈”字,后来这个故事亦被载入《南朗名人胜迹》,被永久地记录下来。



陈氏家风
孝贤不忘祖忠义信诚育子孙
  为何茶东陈氏宗族得以绵延数百年,偌大一片宗祠群又何以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保留下来?陈锦祥表示,这得益于族人世代恪守祖训,重视忠义孝贤,崇文尚武的精武精神,以弘扬宗族之光。数百年来家族里出了不少的优秀人才,前有镇国将军里仁公,后有清朝武官陈志强,近现代尤以武术界、政界、教育界所出名人为多,如名震内外的精武三杰之一陈公哲、孙科的夫人陈淑英等。

  陈氏宗祠的正梁上悬挂有“星聚堂”木匾一块,显得分外醒目,这三个字从何而来?相传,汉末魏晋颍川陈氏家族以孝贤闻名,当年访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岁星,岁星所在有福。颍川陈氏族人遂有以“星聚”、“德聚”或“德星”等为堂号,以期陈氏后人都以孝贤为修身之本,而作为颍川陈氏支裔的茶东陈姓自然也不负祖盼,忠义孝贤便成为陈氏祖训之一。
  陈氏一族对孝贤的重视在贡三陈公祠和净溪陈公祠的门联里也能得到体现。贡三陈公祠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大门两边八个烫金大字,“根蹯颖水,枝茂东园,”这不仅是陈氏家族史的写照,也是茶东陈氏对颍川先人孝贤的追怀和对后人继承与发扬的期望。净溪陈公祠的架构与贡三陈公祠相似,一眼望去的是里间的集贤堂,“忠义栽培楠梓终成栋梁,信诚化育子孙贤满义门。”楠木质硬,遇雨有阵阵幽香;梓树高大,树体端正且根深荫浓,二者都数建材中的上品,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圣贤君子,这里则希望陈氏子孙都能够集贤能于一身,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家族的荣耀和社会的栋梁。
  关于陈氏祠堂的修建,族人里还流传着一段佳话。据传当年修祠堂时,村里给每位乡绅来了个资产排行榜,以各人的家产按比例出资兴建,而贫困或无资产者则负责出力,包括搬运石头、打石、雕凿、建筑等。据说建祠堂费用的70%由一位名叫陈忠尧的财主所出,其发家史颇具传奇性。他原为乞丐,后由乡人带到香港当船员。一日,李鸿章出访,在船上装作懂英语看英文报纸,却倒着看,被外国人偷偷取笑。陈忠尧见了,走过去悄悄告诉李鸿章,两人越谈越投机,李便叫陈当了他的随从。后来,传说陈忠尧被派往朝鲜当使节官员,数年后在上海经商,发家致富。



“崇文尚武”精武精神流传数百年
  实际上,茶东陈氏的家规祖训并不仅限于忠义孝贤,茶东陈氏后人对“崇文尚武”的精武精神与爱国精神也极为敬重与推崇。如果你仔细观察陈氏宗祠大门两侧的木梁,横梁斗拱之间,赫然可见数十个栩栩如生的习武木雕,或赤手空拳,或挥刀弄剑,各路招式无所不有,招式形态无一重复。作为缅怀念祖的圣地,如此搬弄“十八般武艺”,或许正是茶东陈氏对“精武”精神认同的体现,实际上数百年来,茶东陈氏后人中不乏镇国将军,“精武会”创办人等武将。

  “镇国英风远,传家福荫长,”这幅充满着阳刚正义之气的楹联至今仍挂在未里仁祖家庙的大门,这座家庙是清康熙年间为纪念攻打台湾捐躯的族人陈里仁而建,他为国牺牲的大义精神被后人称道。相传里仁公为香山陈氏始祖玄保公之孙,15岁时应征入伍。因表现出色,奉旨率部出战琼州(今台湾省),战果辉煌。班师回朝之际,由于面圣心切,里仁公不畏冰封千里,策马过河。不料途中冰泊瓦解,里仁公连人带马堕河。康熙17年,闵浙总督上报此事,奏准皇上追封其为镇国将军,加封感应普圣侯,设庙刻像,并赐龙牌石狮。同时,茶东村后人都以里仁公的子孙自居,继承和发扬先人精神。
  以体育救国、名震中外的“精武会”重要创始人之一陈公哲,也是陈氏血脉“崇文尚武”的优秀代表。一代宗师霍元甲有志于发扬精武精神,曾致力于创建“精武会”,但在“精武会”创建之初,霍元甲便被陷害含恨去世。十多天后,精通武术的茶东人后裔陈公哲,曾两度捐出宅址、家产和房屋给“精武会”,和其他仁人志士共同创立了后来名震海内外的“精武会”。除却一身武艺江湖豪情,陈公哲同样是渊博学者艺术精英,在考古界、书法艺术界亦有重大贡献。



  □家族名人
  茶东陈氏名人
  陈里仁,明朝将军,明永乐年间从军大鹏,勇略过人,捐躯王事,得镇国将军衔。
  陈志强,清同治年间武官。同治时期,任驻朝外交官,并深得李鸿章赏识而受重用。1876年,重修茶东陈氏祠堂时,倾力支持。
  陈公哲,精武体育会创办人。1910年6月,与人发起并组织集资举办精武体操学校,由霍元甲及其徒弟刘振声教授武术。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公哲迁居香港,1957年著《精武50年武术发展史》。1961年逝于香港。
  陈庭山,华埠开埠者,早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谋生,后再汪古鲁北面乐居港租地,使乐居镇(Locke)成为华人区,全盛时期有2000名华人聚居于此。
  陈淑英,为孙科夫人,1912年与孙科在檀香山结婚。抗战初期,在香港发起组织青年救护团,设立医疗组,召集海外各地华侨外科医生,分赴前线救护伤病官员。
  陈志昆,为孙科妻子的堂弟。上世纪30年代回国并担任孙科的英文秘书。新中国成立后,陈志昆与妻子回到祖国,发挥了精通中、英文的独特作用。1961年,陈志昆被委派到香港华侨商业银行担任副总经理职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他还多次任美国跨国公司中国顾问。1996年11月,还返回中山参加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
  华盛顿·阿戈,厄瓜多尔驻华大使,2008曾回茶东村寻根。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相关新闻       中山 
热门评论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