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陈凤台六子陈图不是儒洞陈氏始祖

[日期:2013-04-17] 来源:吴川大院泗岸陈氏理事会  作者:陈炳勋 陈增琞 [字体: ]

南雄珠玑巷凤台六子陈图不是阳江儒洞陈氏始祖。原陈凤台七子流芳世系图应以纠正。

    历史证据如下:

    一、宗族世系族谱

  、宗族世系可以衔接的族谱

1、原著《吴川大院泗岸陈氏族谱》  福建莆田籍陈朝奉(号三山,南宋人)九世孙、阳江儒洞陈氏始祖陈克柔的房兄陈璆,于明洪武庚午年(1390年)中举,任南康教授,后著修《吴川大院泗岸陈氏族谱》;陈朝奉二十世孙、皇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举人拣选知县陈尹东,为十二世二尹陈西岐、陈南康续修、十五世庠生陈鸣珂、十八世廪生陈羽丰、十九世明经陈峻树、拔元陈会中重修的《吴川大院泗岸陈氏族谱》考订并撰写新刊族谱序(该谱现存于吴川沙尾村陈朝奉裔孙陈景华家中)及陈朝奉二十六世孙、广州湾西营公局合商会常务委员席陈凤年,于民国二十八年重修《陈氏三山公裔族谱大院房房谱》(此两本族谱现存于原吴川现湛江南三村陈朝奉裔孙陈生和霞瑶村陈凤年后人家中)。这三本族谱分别记载“陈克柔,讳陶,号儒宗,生二子,长陈锦发、次陈炎发,由吴川背墙村迁居阳江儒洞。”

    2、全面重修《吴川大院泗岸陈氏族谱》  陈朝奉裔孙、吴川泗岸中学教师陈炳勋,背墙村人。于1990年重修《吴川大院泗岸陈氏族谱》总卷、分卷第一至七卷,乃广东陈氏宗族谱中唯一一部记载全面的族谱。该族谱总卷记载“陈克柔,讳陶,号儒宗,生二子,长陈锦发、次陈炎发,由吴川泗岸背墙村迁居阳江儒洞。陈锦发下派儒洞陈元声数户,陈炎发下派陈普禄陈尝二户”;分卷第七卷为陈朝奉九世陈克让、陈克柔、陈兴福、陈兴寿、陈子渊等祖公下派至今各支世系。

    3、《儒洞陈氏族谱》  陈朝奉十世孙陈锦发世系谱《陈氏族谱》,由陈锦发十七世孙陈锦芳等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编纂;陈朝奉十世孙陈炎发世系谱《普禄户族谱》,分别由明庠生十五世孙琚伯(陈朝奉十五世孙陈鸣珂重修)于明崇祯年间(16271644年)编纂、清邑庠生十九世孙伸玉树(陈朝奉十九世孙陈玉树校阅;清岁进士任广州府龙门县训导十九世孙陈梓陞陈峻树甫重修)于清康熙丁丑(1697年)编纂、十五世孙大琢西(陈炎发十五世孙)江氏于清乾隆丙子(1756年)编纂;陈炎发二十世孙陈德修于1988年抄写的《阳江县陈嘗户族谱》。这五本族谱均记载:“吴川分支儒洞。陈朝奉(号三山)世系:三山公—二十公—念三公—念九公—四五公—五九公—景晨—仕奇—克柔—长子锦发,下派生虎、立规、元声、国兴四户;次子炎发,下派普禄、陈嘗二户。分别为白石(儒洞旧称白石)四图一甲、白石二图八甲、白石一图十甲、白石一图九甲、白石一图二甲、白石一图七甲等明朝里甲制阳江县白石都图甲编制户口(还有克柔公曾孙灏栋户、克柔公玄孙奇孝户、朱胜户),故有‘儒洞村九户孙’之著称。”

  、宗族世系不可以衔接的族谱 

    1、误录的房谱:儒洞个别房户任何一本“陈辉七子世系图”所记载“陈辉(号凤台)六子陈图(淘)居儒洞,派下锦发、炎发”。其世系中的“锦发、炎发”二祖,没有正史记载陈辉六子陈图是他们的父亲。因此,这种房谱不再误传。

    2、“阳江儒洞陈氏族谱”为弃谱:自称陈淘二十世孙陈湘,于2004年主编“阳江儒洞陈氏族谱”的依据为误录。该族谱记载来源于1988年手抄本《阳江县陈嘗户族谱》所记载“其中第一个儒洞陈氏始祖”陈辉六子陈图世系(另外两个儒洞陈氏始祖世系分别是:吴川分支儒洞,陈朝奉,号三山,至九世陈克柔,十世陈锦发、陈炎发;原籍福建省莆田县故里珠玑巷陈陶,由闽入粤,后迁居儒洞,生二子)。“手抄本”其中第一个儒洞陈氏始祖为误录,其间“手抄本”陈淘祖父陈万山,又名陈宜中,南宋末丞相。于此可见,陈淘之父陈辉出生于南宋初1149年,而陈辉之父陈万山(陈宜中)竟然是南宋末1275年的丞相,这是误录一。误录二是将陈锦发、陈炎发录入为陈辉的孙辈。因此,2004年版“阳江儒洞陈氏族谱”是一本不可面世的族谱。

    3、南雄珠玑巷陈凤台六子陈图与阳江儒洞陈锦发、陈炎发世系不可以衔接的重要依据:南雄《陈氏族志》、五邑陈氏源流、台山陈氏源流、原鹤山凌村陈氏第一支、恩平鹿颈《陈氏英翁族谱》、江门《潮莲陈氏族谱》记载陈凤台前后世系中,南雄珠玑巷陈凤台六子是陈图,没有字号,不是陈淘,更不是阳江儒洞陈氏始祖陈克柔,讳陶,号儒宗。陈凤台六子陈图仅有四个儿子:陈视、陈听、陈言、陈动。陈图儿子不是陈锦发、陈炎发;

    陈凤台六子陈图(11811253年)于1216年由南雄珠玑巷迁徙鹤山凌村,不是迁居阳江儒洞。陈图的四个儿子由南雄珠玑巷迁徙五邑各村。陈图一族住清远城,正史没有“分居阳西儒洞”记载。

    综上所见,南雄珠玑巷陈凤台六子陈图出生于南宋,而阳江儒洞陈氏始祖原于明朝由吴川背墙村迁居阳江儒洞,前后两者所处时间相差两个朝代;陈图其父是陈辉,号凤台(南宋初人),而阳江儒洞陈氏始祖克柔,讳陶,号儒宗,其父是陈仕奇,谥敦厚(元朝人);陈凤台六子陈图的儿子是陈视、陈听、陈言、陈动,而阳江儒洞陈氏始祖克柔公的儿子是陈锦发、陈炎发,故不能相提并论。

    二、阳江儒洞陈氏始祖墓葬

阳江儒洞陈氏始祖陈克柔葬于阳江县溪头双水村,碑志铭:始祖考号儒宗陈公之墓。

族居清远的陈凤台六子陈图的墓葬地不是选址阳江县溪头双水村。

    三、阳江儒洞陈氏始祖祠堂

陈氏宗祠宗祖神位记载实况:

2005年之前为始祖全名记载:始祖克柔号儒宗陈公之神位

2005年祠堂重修之后改为讳号记载:讳陶号儒宗陈公之神位

    阳江儒洞陈氏始祖克柔公长子锦发公大宗祠:位于阳江儒洞大村。阳江儒洞陈氏始祖克柔公次子制度公祠(炎发公祠):位于阳江儒洞镇陈氏宗祠西侧。

族居清远的陈凤台六子陈图及其儿子的祠堂所在地不是选址阳江县儒洞。

以上依据,证明陈凤台六子陈图不是阳江儒洞陈氏始祖。陈凤台六子陈图的儿子不是陈锦发、陈炎发。

因此,陈凤台古墓宗族探究,陈凤台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刊第三辑“陈凤台七子流芳世系图中的儒洞陈氏世系”是误录。

 

联系方式:广东省吴川市振文镇背墙村吴川大院泗岸陈氏理事会

联系人:陈炳勋(吴川)  陈增琞(儒洞)

联系电话:13414928753(吴川)、020-35526678(广州)

邮箱:1404756230@qq.com(吴川)、cngzcb@163.com(广州)

 【本文为作者探讨文章,仅供参考】

相关话题讨论==》

http://bbs.chens.org.cn/showtopic.asp?page=1&Topic_ID=18617&forum_id=63

http://bbs.chens.org.cn/showtopic.asp?TOPIC_ID=12271&Forum_ID=70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相关新闻       阳江 
热门评论
陈国人 发表于 2013-4-18 11:10:56
陈炳勋 陈增琞两位仁兄免费教熟你们如何区分吴川陈克柔与儒洞陈淘。不信可以查一查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吴川大院举人梧州知府陈鹏撰写的《吴川大院泗岸陈氏族谱》克柔公妣莫氏、黄氏,《儒洞陈尝户族谱》、儒洞陈氏《十甲修谱序》记载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到吴川抄回吴川族谱上面记载克柔妣墓吴川;再看儒洞陈淘妣聂氏墓阳江溪头石港。至于1750年以后吴川族谱怎么编,怎么改对电你们提供的吴川族谱就清楚了。
陈国人 发表于 2013-4-25 8:39:29
吴川大院泗岸陈氏理事会 作者:陈炳勋 陈增琞 是不是请你们到吴川泗岸陈氏宗祠门口看看,再到儒洞陈氏宗祠门口看看你们的早先已经清楚告诉你们。
吴川泗岸陈氏宗祠门口楹:

分派闽罗源灵杰发祥开泗水;
起家宋剌史簮缨济美表吴阳。

阳江儒洞陈氏宗祠门口楹联:

派衍莆田 源長流遠 ;
支蕃儒洞 桂馥兰馨。
很明显,这是陈氏的两个分支,一支来自福建罗源县,一支来自福建莆田。
匿名 发表于 2013-4-18 22:09:58
泗岸陈氏族谱原版有多个版本,有陈朝奉1004年入粤(官版),有1261年、1206年出生,1276年入粤的谱版,谱版与官版的区别是官版接不上福建莆田玉湖世系,谱版可以套得上,所以本文采用的是陈朝奉南宋人(谱记),与《高州府志》《吴川县志》的记载略有不同,相差二百多年。十代人左右。
匿名 发表于 2013-4-20 7:54:20
本文《儒洞陈氏族谱》中的“吴川分支儒洞”的记载。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到吴川抄回吴川族谱时是以—错谱—姑且录入《儒洞陈氏族谱》并非主谱,是为了告知后世当时的事实,防止吴川日后有人胡搅蛮缠。时至今日陈炳勋 陈增琞的断章取义引用之作,足显儒洞陈氏先祖当时先见之明。由于本文作者没有贴上原谱资料,在陈国良先生的“儒洞陈氏不一定是凤台后裔”“儒洞陈淘不一定是吴川陈克柔”文中有原始的原谱资料引用可作参考。
陈国人 发表于 2013-4-18 9:40:09
作者:陈炳勋 陈增琞在这里邦你们补充一点你们先祖陈朝奉的常识,免得让人笑话。陈朝奉(为谱名号三山,真实姓名难以考究)福建省罗源县濂澳村(宋时属连江县)人,《吴川县志》记载黄朝奉本姓陈,景德初(1004年)知高州政;墓在南二都麻水竹儿环。据说黄朝奉与陈朝奉都是以进士第、一起由闽入粤为官;查宋代莆田进士录没有二人的名字;陈朝奉为化名,再查福建濂澳村只在宋淳化三年(992年)出进士一名,陈纲仕莆田太守。
匿名 发表于 2013-4-18 22:50:53
陈炳勋吴川泗岸中学教师,怎么对其祖先陈朝奉的历史常识也不懂?
匿名 发表于 2013-4-20 11:04:38
本文中的“陈氏宗祠宗祖神位记载实况:

2005年之前为始祖全名记载:始祖克柔号儒宗陈公之神位2005年祠堂重修之后改为讳号记载:讳陶号儒宗陈公之神位”
系胡说八道,可查看《阳江儒洞陈氏族谱》这是旧谱,并非文中所说的2005年以后修改的谱。吴川族谱记载系一厢情愿,无药医。http://bbs.chens.org.cn/fengtai/show.aspx?id=153&cid=15


匿名 发表于 2013-4-20 11:16:40
克柔与陈淘的妣。
有四不同:
⒈数量不同;
⒉姓氏不同;
⒊过世时间地点不同;
⒋墓葬地不同。
匿名 发表于 2016-5-11 12:43:48
在<天湖边上的望柱>一文中有段精辟的记述,似乎是在替本文释疑,阅后即可明之:
“望柱古时亦叫旺柱,在古时朝代,只有后代出了人才,才会在祖坟(墓)上立此柱刻上后人的名字以誌纪念。

凤台墓前望柱所刻名字中:陈仲真是陈凤台长子陈谟的后代;陈运超是陈凤台第六子陈陶(图)的后代;陈遇夫、陈翰、陈华耿、陈昭常、陈朝光、陈英棡、陈炽昌、陈朝卓是陈凤台第二子陈猷(宣)的后代。”
匿名 发表于 2015-1-14 7:16:17
建议陈炳勋(吴川) 陈增琞(儒洞)应该到陈凤台墓前看看那里有实物证据。或者将吴川旧谱影印上传到网上让大家探讨探讨。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27)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27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8-5-9 14:58:22
儒洞的陈增琞,陈凤台研究会应该请其上天堂山怀祖。
第 26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7-8-24 11:26:47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在<天湖边上的望柱>一文中有段精辟的记述,似乎是在替本文释疑,阅后即可明之:
“望柱古时亦叫旺柱,在古时朝代,只有后代出了人才,才会在祖坟(墓)上立此柱刻上后人的名字以誌纪念。

凤台墓前望柱所刻名字中:陈仲真是陈凤台长子陈谟的后代;陈运超是陈凤台第六子陈陶(图)的后代;陈遇夫、陈翰、陈华耿、陈昭常、陈朝光、陈英棡、陈炽昌、陈朝卓是陈凤台第二子陈猷(宣)的后代。”
谁能告知为何凤台墓前的墓柱只有长子、二子、六子三兄弟的后人名字刻在柱上,其他四兄弟无名呢?其中就有六子陈图的后人陈运超儒洞陈氏如何解释。
第 25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12-8 17:25:33
事实吴川族谱录入的是陈修伦的修改谱即错谱,一直没有更正这才是名符其实误录。
第 2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5-11 12:43:48
在<天湖边上的望柱>一文中有段精辟的记述,似乎是在替本文释疑,阅后即可明之:
“望柱古时亦叫旺柱,在古时朝代,只有后代出了人才,才会在祖坟(墓)上立此柱刻上后人的名字以誌纪念。

凤台墓前望柱所刻名字中:陈仲真是陈凤台长子陈谟的后代;陈运超是陈凤台第六子陈陶(图)的后代;陈遇夫、陈翰、陈华耿、陈昭常、陈朝光、陈英棡、陈炽昌、陈朝卓是陈凤台第二子陈猷(宣)的后代。”
第 2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12-22 8:59:12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2004年版“阳江儒洞陈氏族谱”是一本不可面世的族谱”。怎么可能,在阳江市图书馆可以公开查阅也。作者不应惘顾事实,信口开河。
在阳江仍有一班人以此谱为依据在研究阳江估南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