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我这样找「陈猷是陈宣」的关键依据

[日期:2014-08-18] 来源:美国松石居书坊  作者:陈天璇 [字体: ]

    我认为「陈猷是不是陈宣」的最关键依据是查看他们二人的后代!从族谱及遗牒、遗嘱所录所记是谁?有谁?让我由能找到的最古文献起,再综合到最新的今人撰述。以下,以此为寻找的「起止」规则,再作判断或者评述,何为真?是不是?

 

一、先找出陈猷与陈宣「在族谱上能读到的各自记载」。

 

A.关于陈猷

佐証之一:

    他(陈猷)被写入族谱文献,始自陈有志(提领)的遗嘱,那是撰于明永乐十年,即1412年,见网上木刻版「墩头《陈氏族谱》」扫描版有他的遗嘱全文。我家族谱也有,亦已发放网上。关于陈猷,原文是这样写:「遗嘱书人陈有志,祖贯南雄府始兴县珠玑巷人也。于南宋开禧元年,始祖猷翁迁于古冈州石头乡。至祖从善翁,乃徙居于坐峒都上阁东山里。先君梦麟,因而康之。....」其另一(于民国修订版)族谱则记载:「自南宋开禧元年正月初五日,始祖猷翁,自南雄珠玑巷,初到新会古冈州。历观各处地方,可为养生乐业,遂开辟于石头(开禧元年正月十五日移到石头)而世居焉。传至五世,元开国初,始祖从善翁,乃迁居新宁峒都上阁堡东山里而开族焉。」(见「墩头《陈氏族谱》,铅印本」)

佐証之二:

    我「槎洲始祖」陈遇夫于清康熙后期(距今四百年了)重修族谱也这样写:

    「始祖考  讳猷,号南乔,举明经科。先世避金乱,由汴梁迁南雄之保昌县珠玑巷。至明经(即:南宋初期曾举行明经科举之年,实际年份待考)始迁居古冈州之石头乡。今属新会县。墓在石头里蛇子塍之原。祖妣何氏,生巧,墓在石头里,迳口之原。」(以上「重修族谱」是由陈遇夫传下来的,解放前曾传至我祖父陈成烈手上,再传其长孙陈天伦,由吾兄陈天伦(抄录)传我,应是原汁原味,我已发放在美国松石居书坊」网上,「陈凤台研究」网有转载。二处均可查証。)

 

B.关于陈宣

    其实,各个族谱中详细提及到「陈宣」的并不多。但是,作为陈凤台的「次子」,他是都被列名,是在兄弟七人中「排行第二」。这是没有人反对的。

佐証之一:

    在《谟翁遗牒》中,关于陈宣,除了说出七子名号,关于陈宣,仅此一句:「次弟宣居东莞县造靛村。」(谟翁就是陈谟,陈凤台七子之首,陈宣之兄。祖贯是南雄保昌县珠玑巷人。这是根据陈凤台的多种族谱,也不会有人有异议。)

    佐証之二:

在《七子纪略》中,「次宣。宋岁进士。崇祀忠孝祠。居鹤山霞洞。生三子。长孟孝分居潮莲乡。次仲义分居石头乡。其后人分居蕉冈罗冈井根天马冈城五福里等处。三季慈分居东莞县花萼茶园造靛村。」(见「新会陈氏宗谱:七子纪略」)

 

    总之,简单括概,「陈猷、陈宣」二人均有宗谱「文献」来历依据,既是南雄珠玑巷人,又其本人或后人迁入古冈州石头乡(今之新会)。

 

 

二、继找出陈猷与陈宣「在族谱上能读到的有关后人」。

 

A.陈猷后代:陈巧

    我家《六村槎洲》谱写:「二世祖考  讳巧,字仲义,号景彝。乡贡士,常隐庐山学道,称六真君。详见『六真君本传』。墓在石头里上水龟形。祖妣谢氏,生迪,墓在石头里塘头地。」(见陈遇夫「重修族谱」,载在「陈凤台研究」网。)

    行文至此,我想同时澄清一点,陈猷这位我族「始祖」,并非由陈遇夫「添上」!(这点,陈日生及陈文镜撰文所说曾是错!),而是自陈有志「已有记载」,那是明代初期,七百年前。又陈遇夫在四百年前已这样写:「吾东山朗尾(今称「朗美」),旧谱以猷翁(即:陈猷)为始祖,以初迁祖从善翁(即:陈从善)为二世祖。盖本提领君(即:陈有志,官至「提领」)遗嘱,所纪大宋咸淳间,迁广东之古冈州石头乡之说也。而巧、迪、仁(即:陈巧、陈迪、陈仁甫)三代则阙。康熙初年,族文学化士(即:并非是陈遇夫本人)造石头稽其详,归修族谱,始叙巧、迪、仁三代于前。而从善翁即仁之子天祥也。今据『真君本传』(即:道士陈巧传),则年代未符意。传文与嘱书,咸淳宫嫔之说多误。而溯厥初猷祖,则先民有作者也。因志之。」(以上为陈遇夫在「重修族谱」时(康熙后期)对『石头谱』的评述全文,留存在『槎洲族谱』内。请查看我发放网上《陈遇夫撰文述台山六村陈氏祖先与『石头谱』全文》。(见「陈凤台研究」网)

    另外,其他「墩头、朗美」等乡的陈氏族谱内,均可以找到陈巧资料。

 

B.陈宣后代:陈巧

    新会陈氏《石头谱》世系载,「次子凤阁,讳考(巧),字仲义,号景夷,生于南宋淳佑二年(公元1242年)九月廿六,终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寿128岁,妣谢氏,子惠菴。分居新会石头。」

    又据国学大师陈垣(宣祖后人)的留传《陈氏家谱》载:陈宣“次子仲义,安居石头乡开族”。该文作者又说,「陈仲义就是陈垣的直系祖先,是陈氏的二世祖。陈仲义,名考,亦称陈巧,号景彝。生于南宋淳佑二年(1242),他曾被举为考廉,但因遵祖命不为元朝做事,便隐遁庐山,后遇罗真人,得引导术,为民消灾除患,人称陈巧六大真君。石头乡太祖祠堂供奉着陈巧的偶像。」(见「(读陈垣抄白)《陈氏家谱》的启示」,载「陈凤台研究」网)

    另外,凤台七子中的其他族谱,也有「陈宣次子陈巧」学道庐山记载。

 

三、子陈巧「字仲义,号景彝,生迪」是两者共同依据。

 

A.陈猷之孙:陈迪,(是陈巧之子)

    我家《槎洲族谱》保留陈遇夫撰评《石头谱》载,「三世祖考  讳迪,号惠庵。祖妣谢氏,生仁甫(行一)、义甫(行二)、礼甫(行三)、智甫(行四)。墓在马猴。」(见陈天璇发放于(原载「美国松石居书坊」)「陈凤台研究」网)

    又据《墩头六村陈氏》(陈日生综合众多族谱撰述)载,「太始祖陈辉之次子宣翁,讳猷,号南乔,字世道。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由南雄珠玑巷迁古冈州新会原霞洞石溪村,生三子:龙壑、凤壑、麟壑。龙壑字孟孝,迁潮连,麟壑迁东莞造靛村,凤壑讳仲义,号景夷,法号巧,住石头。巧生迪。迪号惠庵,生四子:仁甫、义甫、礼甫、智甫。」(见「陈凤台研究」网)

 

B.陈宣之孙:陈迪,(是陈巧之子)

    根据《新会陈氏宣祖世系》所载,「二世凤阁(即陈巧)子惠菴,讳迪,号明湮,妣谢氏,生四子:仁甫、义甫、礼甫、智甫。」(见「陈凤台研究」网),或查看陈国良编《陈凤台世系表2009年版》(刊「陈凤台研究会刊」)。

     

四、综合而言,应可相信:「陈猷即是陈宣」!

 

    在今人中,许多宗亲都曾有撰文论及了,比如日前已经提及过的由陈日生与陈文镜同撰《陈猷究竟是谁?》。另外,最近被人提及到的《宋遗氏录》(不知道是谁人于何时撰写的)不也开章名义地第一句便说:「陈猷即是陈宣」!(先作出答案了!)至于文内其他内容,只是交代一些「听回来的传闻」。有可信,有不可信。譬如,在记述中,这位作者,显然道听途说,一是把陈猷说得如同「神」人,百岁高龄,领兵抗元;二是把「陈巧」的寿数说得太夸张了。若真,陈猷60岁才生陈巧。又陈巧去庐山学道时已44岁,为了避免在元朝时当官,至明初才返邑。但元朝有九十多年呀!陈巧在传说中是长命的,但算一算,该多少岁了?

 

我在「陈凤台研究」网,读到一个大家已接受的「假设」,那是所谓「陈凤台曾上《缓金伐元》疏,因而犯圣,全家出逃。」这么一段「历史」演译。而且,大家先后围绕着它「再做文章」,彷彿那就是「真正的历史」。请细读《陈凤台古墓宗族探究》会刊,第1、2期,研委会出版的有关文章。网上可以找到。我个人浅见是,内中有部份宗亲们对陈凤台(家史)所作探测假设的最大「失误」在于把「1217年」说成是「元昊攻宋」,并武断地推出陈凤台曾上《缓金伐元》疏这么一段「犯圣被贬」因由。继而,(本是藉此)「意图」交代他们全家七子逃离珠玑巷的年份和当时的背景。但是,这几年的发展至今,竟成为「公认的」依据。所以,我日前才(不自量力,斗胆冒犯)撰文指出,「元昊攻宋」是西夏攻北宋,发生于更早两百年的事;元昊,是西夏王名字,并非(可以被误认为)「元」(朝)的「昊」。「1217年」刚巧,讽刺地,是「金攻南宋」(这才是「真实的」宋史)。陈凤台(若然)于那时主张《缓金伐元》,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笑话。「元」朝,在陈凤台死后五十年后,才宣告成立的。上述「研委会」诸君的假设,显然已因而权威地,制造了「另一次」南迁依据。它与罗贵及97户(包括陈猷,或陈世道)离开珠玑巷的「年份」(一般多取开禧元年,即是1205年)不同。近日,又有「另一说法」,解释「当时陈凤台和陈英因当官所以留下来不走,(直至)1217年上《缓金伐元》疏犯圣被贬,再走。」可能「意图」补述「所以(姑且相信),珠玑巷多姓的历史出迁是第一次,陈凤台则是第二次,年份不同。」这倒是宗小事,而更大的波连反应,则是「1217年陈凤台因上《缓金伐元》疏已由某方「立碑」记述。这就进一步使「其他的有关的不同说法」都「失当」了。它彷彿定论了。其实,以我推度,应注意是,当年发生在广东南雄的历史大事,非关乎什么胡妃苏妃之死,曾有峒民李元砺聚众作乱,他于1210年(南宋嘉定三年)一度攻占南雄,宋宁宗急「诏遣荆、鄂、江、池四州军讨之」。陈凤台的第三子陈英那一句「安抚外夷,不行」,如果用在这段历史,也许会有新的发现。我想,那一阶段前后,南雄是一战场,当官的有职守,居住者想离开,这可能是「当年」实况。(遗憾就是,我不是在中国,无从接触典籍,没机会帮忙找找当年有关的材料。)

 

    寄语国内宗亲,史册、县志、族谱、文物都在中国,请多发掘,请多努力!按照族谱,我是陈猷(即陈宣)第二十九世孙,只希望陈凤台的事迹少出错。又,若依某些人所言「陈猷非陈宣」,那么,陈巧是谁之后?我只知道,台山墩头、朗美「六村陈」原本是陈猷之后。「陈猷是不是陈宣?」这岂是个「小」问题!

 

陈天璇,撰于美国松石居书坊二零一四年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相关新闻       陈天璇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14-8-18 15:04:26
陈遇夫在重修族谱中的记载:始祖考 讳猷,号南乔,举明经科。就已经表明了猷不是凤台二子陈宣,明经科是被宋神宗(1067一1085)所废。因当时还没有凤台。陈辉(号凤台)之曾祖父陈文,才生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庚申(1080年)。
匿名 发表于 2014-10-12 17:47:59

陈遇夫系清康熙重修族谱时,陈猷还不是陈宣。
《七子纪略》是民国时期之作,应是受光绪二十年重修陈凤台墓所立四支望柱中有陈遇夫父子的记载启发,陈猷之后变成了陈宣。
匿名 发表于 2014-8-18 14:42:54
从陈遇夫重修族谱分析:
1、迁南雄时间一为避金乱;
2、始迁地一由汴梁(开封)迁南雄。
3、再迁时间一举明经(明经科被宋神宗所废应在1085年之前)迁古冈州之石头乡。
匿名 发表于 2014-8-18 14:19:42
引自陈遇夫重修族谱:「始祖考 讳猷,号南乔,举明经科。先世避金乱,由汴梁迁南雄之保昌县珠玑巷。至明经(即:南宋初期曾举行明经科举之年,实际年份待考)始迁居古冈州之石头乡。今属新会县。墓在石头里蛇子塍之原。祖妣何氏,生巧,墓在石头里,迳口之原。」
明经科系被宋神宗(1067一1085)所废。说明陈猷是在1085年之前始迁居古冈州之石头乡。
此陈猷是不是比凤台之子陈谟(1173年生)大100多岁。
匿名 发表于 2014-8-19 13:08:40
如不否定陈遇夫的重修族谱,将陈猷号南乔接到凤台二子陈宣的名下很难有说服力。
匿名 发表于 2014-8-19 14:13:32
《宋遗氏录》的记载,与陈遇夫的重修族谱内容十分相似.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6 16:26:25
依旧谱,没有依据陈猷即陈宣!
陈天璇 发表于 2017-10-28 0:07:05
其实,我对台山六村陈氏是不是陈凤台后人,仍带存疑。虽然我曾写下《我是这样找寻陈猷就是陈宣》,以几乎同样的二人下一代子孙辈回証二人应是同一个人。但其中有一些缺陷:比如,陈巧有无兄弟?陈宣谱有,陈猷谱无。此其一。另外,陈猷自言祖先是因金乱才迁南雄;陈宣之父陈凤台的家谱,上追陈文由闽龙溪迁入南雄。两者不同处是:祖先迁离颍川时代不同。况且,迁出南雄年份也不一致。(请见拙文:台山六村陈氏是不是陈凤台后人)
匿名 发表于 2014-9-14 7:57:35
陈猷长子龙阁生于1200年,次凤阁(陈巧)生于1242年,相差42岁,这应该是爷孙的年龄差不应是兄弟的年差。凤台七子走难是1217年龙阁也有17岁,陈谟竟漏悼了没将其计入走难人数。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8-24 13:19:11
我把「槎洲陈」上代人遗谱发放网上,只是完成吾兄生前一宗遗愿,让同宗族人对先人有所追循。仅此而已。因我本人自一年级后就离开中国;说真,是陈猷之后,是陈宣之后,于我没有分别。我家下代人于今无人懂中文。我算是最后的这类一员。想来确实遗憾。至于我这两年发放在这网的东西,承蒙网主错爱一再支持转载,也原以为可助于陈凤台研究。我终感觉,搞历史的不适宜谈族谱。我已回到专业,参与《旋风九日》见証,上映时请捧场。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3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30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9-9-12 13:42:19
有陈遇夫版之前旧谱或碑文记载陈猷即陈宣才可信!陈毓铮说陈猷就是陈宣?陈遇夫都不知,陈毓铮会知?离谱!没有陈遇夫版之前旧谱或碑文记载证据,陈猷就是陈猷!
第 29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8-11-12 10:41:54
关于陈猷是否陈宣,凤台网已讨论不少。最初是陈日生、陈文镜曾写了:「陈猷究竟是谁?」列举过各族谱同与不同几个版本,其结论「是」!我对这个问题写过「我这样找陈猷是陈宣的依据」及「六村陈氏是不是陈凤台后人」。我也提出一些质疑。如果不是,那幺陈宣的后人去了那里了?又或陈巧是谁之子?南宋开禧至今已八百多年了。能的确知道这幺远的祖先是谁实不易。我把陈遇夫版本已全部发放。我少年起人在美国,再找依据赖国内各宗亲。
第 28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8-11-12 11:21:14
陈日生、陈文镜撰「陈猷究竟是谁」陈凤台研究2012-5-18,“江门潮连陈氏谱载 :宣祖,讳猷,号南乔,字世道。生三子 :龙壑、凤壑、麟壑,聚族潮连( 石溪 )、石头、东莞。据此,宣祖即陈猷,猷与宣实爲一人。”他们均热衷于研究陈凤台族谱。我2010年曾到广州,获陈毓铮先生接待,他告诉我,陈猷就是陈宣。我查过,可能是,又似不是。我认为已远在八百年前,信与不信,任君取舍。《陈书》讲陈霸先祖宗都出错漏。
第 27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6 16:26:25
依旧谱,没有依据陈猷即陈宣!
第 26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7-10-27 23:35:52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天璇伯,其实斗山陈氏是否文翁次子鼐祖之后,他的后裔也有提领公,而且您们谱中记载的提领公(生于1335)-七一-元康-信-以道-良佐-辉-东皋-存规-虚白(生于1481)短短146年内出十代人,平均16岁一代,是否中间的写几代或者有志公出生年错了?
问得好!请看我对“陈遇夫编撰台山六村陈氏《东山朗尾谱》全文”按语(在这网)。陈遇夫指出:据新宁冲金谱所载,志祖兄弟三人,曰:提纲、提纪、提领。然遗嘱(即陈提领遗嘱)既云三代孤单矣,安得有二兄。且提领,职名,非字也。回答一。由有志→七一→元康→信→以道→良佐→辉→东皋→存规→虚白,即1334-1482合计148年生出九代,前后十代,若以16或17年一代长子计算,生理上可以;古人早婚,富者尤甚。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