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姓氏宗祠通用联
元龙豪气;
华岳希夷。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三国,陈登,字元龙,有威名。许汜言:“元龙湖海之士,豪气未除:”下联典出五代,陈抟,隐居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太丘德望;
颍水渊源。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东汉,陈寔,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世人称为“陈太丘”。
三君翊汉光乔梓;
三阮扶唐驾竹林。
颍水家声逺
川流世泽长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陈姓宗祠颍川堂联。上联典指东汉·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下联典指唐陈政及其子陈元光。
十 附录:
南雄珠璣巷陳氏外徙源流南雄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大餘嶺南簏,『枕楚跨粵』 ,自古以來是南北交通要冲。珠璣巷則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路,是中華民族拓展南疆的一個中轉地,也是從多廣東人祖先的發祥地。據考證,清朝前中原的漢族人大量南遷,踏足珠璣巷。
唐宋時期,尤為鼎盛,商賈雲集,异常繁榮,聚居百族。從南宋末年開始,珠璣巷人為避兵燹戰亂,或避自然炙害,大批南遷。至元末明初,遷徙到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就有一百四十三姓。據初步查證,陳氏遷徙到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有九大支系,已發展到二百多萬人口。現依昭穆將各地系外徙源流叙述如下:
一、陳文公支系
太始祖滿公七十二世裔孫兆公生三子:文、紀、綱。兆公因謫官同男紀、綱貶四川。長子文公則徙居保昌(南雄)縣珠璣巷沙水村九龍井(又名九眼井》,生二子:鼎、鼐。鼎公為河南太守,生二子:輝、煒。輝公,字登,號鳳臺,宋進士,官為諫議大夫,娶鄺氏,生四子:謨、宣、英、愷,妾侯氏,生三子:閏、圖、仁。
宋度宗咸淳九年,珠璣巷發生胡妃事件,當時知縣唯恐朝廷追究責任,却偽稱有賊作亂,要血洗珠璣巷。因此,各氏族避難南遷。輝公七予偕子侄二十八人南遷各處,分配前兄弟語曰。『是行也,兄弟恐難同處,但逢冲則止,遇村名字邊有三點水者棲焉,蓋水為史流萬派,但可以逢源。』輝公長子謨公,鄉舉進士,授刑部侍郎,未就,,隱居于廣東古岡德行裹,後遷。居新寧《今臺山》縣,取黃氏、績張氏、繼朱氏,生四子:文詵、文振、文龍、文起。文詵公生五子:有仁、有義、有禮、有智、有信。有信公生四子:長子雷秀徙居陽江洛洞;次子雷振徙居海宴大坑竹園,其後裔有分居橋路風者;三子雷得徙居新會沙堆;四子雷鳴徙居廣海古隆。文振公生一子有章,徙居新寧縣。文龍公生三子:天倫、 天覺、 天叙。天覺公, 又名元英,號香叟,徙居香山(中山)縣庫充鄉,娶羅氏,生三子:彥曰文、彥啟、彥迪;天叙公生三子:嘉元、嘉謀、嘉泰。嘉元公生三子,長子隅官由文順鄉徙居香山(中山)城北門外仁厚坊,遂為仁厚坊始祖,又八傳至松澗公徙居老鴉岡;次子隅山與三子隅州分居古鶴。文起公生四子,長子仲典與次子仲誥徙居順德熹冲;三子仲訓與四子仲真徙居東莞茶園。
輝公次子宣公,諱猷,號南喬,宋進士,徙居鶴山霞洞,娶何氏,生三子:長子孟考,諱道,號龍閣,分居潮連鄉;次子仲義,諱巧,號鳳閣,分居石頭鄉,其后裔有分徙蕉岡、羅岡、井根、天馬、,岡城、五福裹等地居住;三子季慈,號麟閣,分居東莞造靛村。
輝公三子英公,宋進士第,授宣議大夫,娶李氏,生四子:法、福、壽、悟。
法公生三子:長子金山,徙居新寧街金;次子禺山,徒居新寧横塘山腰村;三子火山,徒居新寧陳衝天湖蓢。福公生一子富,富公生四子,長子師孟,徙居新寧上澤;次子師仲,徙居白逕口都斛勞水村;三子師季徙居新會横沖;四子師亮徒居東坑豐江白石冲。壽公生二子,長子年,徙居潮陽背逕汪衝村;次子養,徙居澆水村‘悟公任福州府教授,其後裔隨居福建。
輝公四子愷公,宋宣議大夫,徙居臺山海宴汶村,娶張氏,績金氏,繼伍氏,生四子:夢熊、夢虬、夢蚪、夢鸞。他們的後裔有徙居新寧李坑、廣海者,有徙居開平三江者。
輝公五子閏公,宋庠生,徙居潮陽縣洛陽村,生四子:龍圖、龍洛、龍起、龍現。
輝公六子圖公,宋庠生,徒居清遠城里,生四子:視、聰、言、動。
輝公七子仁公,宋庠生,徙居鶴山凌村,生三子:落、篆、範,其後裔分居古岡、深冲、涯灣、大澤等處。
文公次子鼐公生三子:齡山、逸山、壽山。他們的後裔分居新寧蓢美、茶州、魁同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