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宗亲网-珠玑巷陈氏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情系珠玑 >> 内容

珠玑巷:弘扬祖德 凝聚力量

时间:2014-3-19 10:36:43 点击:

  核心提示:彰显岭南地名文化的电视纪录片《千年珠玑》,记载了广东省南雄市一条古老街道的历史与现状。自2006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后,国内各大电视台纷纷在黄金时段播出该片。《千年珠玑》的热播在珠玑巷后裔以及...

  彰显岭南地名文化的电视纪录片《千年珠玑》,记载了广东省南雄市一条古老街道的历史与现状。自2006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后,国内各大电视台纷纷在黄金时段播出该片。《千年珠玑》的热播在珠玑巷后裔以及广大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盛赞这部纪录片浓缩了广府人的千年历史,反映了珠玑巷后裔“异姓一家、同舟共济、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精神,既弘扬了祖德,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珠玑巷的名称来历与北宋末年东京城难民南迁有关。“靖康之耻”后,中原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其中一部分人迁至岭南,曾定居或落脚珠玑巷,后又向南迁徙至沿海一带。其后代或定居岭南广大地区,或移居国外,繁衍生息。有史书记载,广东省南雄市珠玑巷的地名来历之一,就是源于北宋时开封祥符有珠玑巷,故称当地一条小巷为珠玑巷。

  一

  南雄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区东北10公里的珠玑镇珠玑村南部。珠玑村因在沙水河西侧,又名沙水镇、沙水村。珠玑巷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人向岭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也是港、澳、珠三角等地区广大居民和众多海外华人的祖居地。该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5公里,是古代五岭(即南岭)南北梅关古道的必经之路,其古朴风貌至今犹存。珠玑村有三街四巷,即珠玑街、棋盘街、马仔街,洙泗巷、黄茅巷、铁炉巷、腊巷。珠玑古巷就是珠玑街。

  现今在南雄市用“珠玑”作地名的有珠玑巷、珠玑村、珠玑镇,还有使用“珠玑”作专名的珠玑社区和珠玑村委会。有关珠玑巷的历史,史书上记载较少。珠玑村(沙水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是梅岭古道上的重要居民点,南宋嘉定年间设沙水驿,明代沙水村属望梅乡,后设沙角巡检司。清代名沙水塘,民国时期为沙水圩,曾名沙水村。珠玑巷所在的乡,民国初年称均平乡,属南雄县第一区,1930年改称珠玑乡,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初期。1958属湖口人民公社,1962年建珠玑人民公社,1980年改区,1986年建镇,称珠玑镇 。该镇现辖22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112个自然村,236个村民小组;面积179.2平方公里, 8025户,总人口43839人。

  作为沙水镇(村)一条街巷的珠玑巷,随着历史的发展、知名度的提高,其巷名逐渐成为村名、乡名、镇名,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

  二

  在近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珠玑巷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与珠玑巷的名称来历有关。珠玑巷的名称来历见于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番禺人。他曾参加反清复明斗争,暗图复业,后又避祸为僧。清康熙二十二年,他由南京回故里番禺,终不复出,著书讲学,移志于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和编纂。其著作多被毁于雍正、乾隆年间。《广东新语》应为其晚年所作,其中有两条关于珠玑巷的名称来历。第53条记载:“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来。盖祥符有珠玑巷,宋南渡时,诸朝臣从驾入岭,至止南雄,不忘枌榆所自,亦号其地为珠玑巷。如汉之新丰,以志故乡之思也。”第65条记载:“珠玑巷得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敬宗宝历元年,朝闻其孝义,赐兴珠玑绦环以旌之。因避敬宗庙谥,改所居为珠玑巷。予沙亭始祖迪功郎讳禹勤,初从珠玑巷而至。族谱云:南屈珠玑实始迁。”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珠玑巷的名称来历有两种说法,即“唐代说”和“宋代说”。目前,珠玑巷已成为粤北著名旅游景点,导游词中多引用 “唐代说”。

  三

  中国古代村庄地名在产生初期,有些并没有文字记载,多是口耳相传,到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才予以记载。珠玑村何时产生已无法考证,但其所处地理位置,应与开凿梅岭南北通道、开发岭南有关。

  梅岭南北通道的开凿疏通对珠玑巷所在村庄(居民点)的产生有重要意义。其一,梅岭设关始于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积极开发岭南,公元前213年在梅岭开山筑横浦关,打开了南北通道。随着秦军民等大批入粤,秦置南海郡,促进了岭南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后来,横浦关毁于战火,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其二,张九龄开驿道。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因直言得罪当朝,告病返回故里韶关。途经梅岭,他见古道年久失修,“人苦峻极”,不堪行走。“开元盛世”时期,岭南经济已有较大发展,南北商贸频繁,“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的古道与当时经济发展需求极不相称,“而越人绵力薄材,夫负妻戴,劳亦久矣”。张九龄遂上一奏章,建议重新开辟岭道,改善南北交通。唐玄宗立即采纳,并诏命张九龄负责开凿扩展古道。张九龄即到现场指挥规划,前后用两年时间建成。过岭道南的歇息地即珠玑巷所处位置,对设立驿站或居民点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唐代时,珠玑巷已有村落或居民点的可能性很大,但并不等于其名称就产生于唐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一书所记载的珠玑巷名称来历是在搜集民间家谱的基础上,归纳了两种名称来历。有学者分析指出,南宋以后定居岭南的北方移民后代,其祖先多是大户人家或名门望族,或是北宋、南宋官员。因害怕受元朝统治者迫害,有可能将族谱中的定居时间向前推移,因此,将珠玑巷的名称来历说到唐朝也在情理之中。

  有关珠玑巷的名称来历,值得重新考证。

  其一,唐代无南雄州。据1931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雄州,五代南汉置。宋曰南雄州,即今广东南雄县治。”说明“唐朝说”记载“南雄”是错把北宋的州名当作唐朝的州名。

  其二,李湛赐珠玑难以置信。在位仅3年的李湛,闻听张兴家族的孝义事迹后,赏赐张家珠玑绦环。不久李湛驾崩被赐庙号唐敬宗,“敬宗巷”为避讳改名珠玑巷。李湛登基时年仅16岁,连皇权都掌控不了,听说岭南一故事便赐给张家珠玑一串,其可信度不高。更何况,如果真有张兴家的故事,能否传至李湛耳中都难辨真假。

作者:裴云 来源:中国青年网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陈氏宗亲网-珠玑巷陈氏研究(www.chens.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陈氏宗亲网 南雄珠玑巷陈氏文化研究会 南雄珠玑巷颍川联谊会 联合主办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