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宗亲网-珠玑巷陈氏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珠玑巷史事(2)

时间:2014-3-6 15:00:16 点击:

  核心提示:粤北南雄有地名珠玑,广州市内有路名珠玑,它们原来都叫做珠玑巷。南北两珠玑,不是名称偶然巧合,而是有它们历史的联系的。 一九五七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油印了一本册子,题为《珠玑巷民族南迁记》,不分卷,约五...
    传说同出一源,在若干年月里,各据听闻,各参己见,因而存在着种种矛盾之说,这并不奇怪。从南雄称『府』一语,可以说明从口传到笔传,已经是到了明代,是明朝人的记载了,矛盾是多的,但传说中含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这却不能忽视,我试作一些探索如下:
一些历史情况
    北宋末期,由于以徽宗为首的这个政府的腐朽无能,在一个短短的时日里,就被南下的金军,占领了中原。攻陷了汴京。北宋政权结束。高宗仓皇南渡。在战乱中,中原士民,一部分随高宗走东南,流寓于太湖流域一带;一部分随隆佑太后走赣南,在隆佑太后自赣南回临安后,士民在动乱中,更南度大庾岭,寄寓南雄。这度岭的一支,经过一段时期,又从南雄南迁,流寓于珠江流域一帯。
  据《宋史.高宗纪》,大致如下:
  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年)冬,金军分道南侵。帝如扬州。三年(一一二九年)二月壬戊,驻跸杭州。癸亥,令有司具舟常、润,迎济衣冠、军、民家属。戊辰,出米十万斛,即杭、秀、常、湖州,平江府,损直,以粜东北流寓之人。六月,诏谕中外:以迫近防秋,请太后率宗室迎奉神主如江表;百司非军旅之事,并令从行官吏士民家属南去者,有司毋禁(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缟》所载略同)。
    七月壬寅,命李邴、藤康权知三省密院事,扈从太后如洪州,杨惟忠将兵万人以卫(《三朝北盟会编》:『隆佑皇太后迎宗庙、省部百司赴洪州,诸路公事皆赴洪州与决。』)
    《三朝北盟会编》对洪州以后事,有详细的记载:
    八月二十日,隆佑皇太后至洪州。十月二十六日,金人自黄州渡江寇洪州。十一月六日,隆佑皇太后及六宫出洪州,舟人耿信反,扈卫军溃,九军尽反,劫夺六宫府库,一夕而尽。十一月二十三日,隆佑皇太后离吉州,至太和县,兵卫不满百人。金人追至太和。太后遂幸虔州。四年(一一三四年)正月二十四日,虔州兵乱。三月癸卯朔,卢益权知三省枢密院,往从卫隆  皇太后。八月十日,隆佑皇太后至虔州。
这些记载说明: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徙杭、秀、苏、常、湖,即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而且是大部分,随隆佑太后沿赣江走洪州、吉安、虔州。太后从建炎三年七月走洪州,至四年八月回至临安,这一年之间,由于金军穷追,九军尽反,虔州兵乱,当日的士民狼狈困苦的景象是不难想象的。后来太后自虔州回临安,这些士民既没有随太后赴临安的条件,又势不能北还,因而不得不更南度大庾岭,求安身之地。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年)三月癸未绦,与此有关的一段记载,证明了当日士民流寓岭南的事实。文如下:
    直徽猷阁知静江府许中降职一等,时中原士大夫避难者多在岭南。上数诏有司给其廪禄。中言:『本路诸州赋入微薄,诸禁案寄居官毋得居沿边十三郡,见寓者皆徙之,仍毋给其禄。』上恶之,乃有是命。
『中原士大夫避难者多在岭南』,非士大夫的老百姓为数当然比士大夫更多。至于许中所说的『本路』,是指广南东西路,因为南下岭南的人,主要是从江西虔州(即赣州)度大庾岭,而不是从荆湖南路人桂林一带。当日先后度岭的士民,为数众多,他们在战乱中从中原或江南长途跋涉,颠沛流离,度岭以后,比较安全,得以喘息,因而暂止于岭下的南雄,是势所不得不然的。后来因为度岭来南雄的人陆续增多,于是其中一部分人又不得不更往南迁,也是势所必然的。这是南宋初期的一段历史。
到南宋末年,由于元军的大举入侵,特别是德佑二年(二一七六年)元将吕师夔玫陷南雄、韶州。守将曾逢龙、熊飞先后战死(2)。在这战乱期间,南雄居民,特别是那些原从中原以及江南度岭侨居的子孙后代人,又不得不纷纷更往南迁。他们在艰难中一批一批地结伴同行,也是很自然的。这是宋末元初的一段历史。
 
历史与传说
上述的历史,说明两次大迁徙:一次是在北宋末、南宋初,避乱的度岭寄寓南雄;一次是在宋末、元初,他们的子孙后代,从南雄更南下珠江流域一带,但族谱的传说记载,却把两次事件合而为一,有些说,时在绍兴;有些说。时在开禧或咸淳。至于所谓从冷宫逃出来的妃子,罗谱说是苏妃,另一些族谱,如小榄麦氏族谱则说是胡妃。前人已经指出,这事是从宋人说部如《齐东野语》、《咸淳遗事》等记载演变而成。按《宋史.贾似道传》述胡妃事如下:
    咸淳八年,明堂礼成,祀景灵宫。天大雨,似道期帝雨止升辂,胡贵嫔之父显祖为带御器械,请如开禧故事,却辂乘逍遥辇还宫。...帝遂归。似道大怒曰:『臣为大礼使,陛下举动不得预闻,乞罢政。』即日出嘉会门。帝留之不得。乃罢显祖,涕泣出贵嫔为尼。
胡妃(一说苏妃)为尼,传说借此演变为潜逃出宫为游妇,随黄贮万归南雄,再构成南雄居民因此事被逼南迁的故事。这些虚构的故事,与当时的历史事实不符,不须穷究,但其中主要的记载,如以罗贵为首的三十三姓九十七家结伴南行一事,就很值得注意。
    罗贵等一行离南雄,总是在元车攻陷南雄前后,他们沿着浈水到韶州,又从韶州沿北江南下至广州,再从广州逐渐散处各地。他们途中又经历许多艰险,如麦谱所载:『遇风箪散』,溺毙男女多人等不幸事故,当是事实。
综合黄慈博先生遗稿收集到的家谱族谱所载的姓氏,先后从南雄南迁的,除上述流徙铭中的三十三姓外,还有庞、康、唐、邝、丁、石、雷、孔、邓、孙、司徒、邵、任、朱、魏、程、侯、鲍、缪、房、容、潘、冼、祁、袁、姚、蓝、肖、韩、甘、林、杨、梅、吕、严、刘、关、屈、余、简等四十姓,连前合计有七十多姓。而七十多姓中,有不少是同姓而异宗的,如黎、麦、李、陈、张、何等。这样加起来就接近一百姓。这近一百姓人家,先后南迁。散居各地,据诸家族谱:北有清远的朱,增城的刘;东有东莞的张、李、陈、刘;南有恩平的梁,新会的区、李、麦、陈;西有阳江的司徒等。其余诸姓则分布于南海、番禺、顺德、香山、鹤山等诸县。而诸姓比较集中的居地,则是南、番、顺、香、东、新等六县。值得注意的有雨点:一、诸家族谱、家谱都说他们的祖先是从珠玑巷南迁来的;二、综观诸家族谱、家谱所载,从南雄南下定居地都是在珠江三角洲范围内。两个特点:一是所从来;一是所定居地范围。这两个特点,是研究珠玑巷史的主要问题。广州之有巷名珠玑,显然是为了纪念南迁人来自南雄的珠玑巷,因为他们从北江南下,大多数是先到广州,然后散居各县,或者就定居于广州。

Tags:珠玑 
作者:陈乐素 来源: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陈氏宗亲网-珠玑巷陈氏研究(www.chens.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陈氏宗亲网 南雄珠玑巷陈氏文化研究会 南雄珠玑巷颍川联谊会 联合主办
  • Powered by laoy! V4.0.6